查看: 78|回复: 1

华为之后,再无高端

[复制链接]

4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2-11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不断思考,什么是高端。现在的高端手机只有三个系列,华为Mate,P系列,苹果iPhone,三星S系列。这三款手机之所以能成为高端,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外在原因主要是品牌的影响力,尤其是品牌的成立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米OV作为新入场的00后选手,自然比御三家的影响力低了不少。哪怕最年轻的华为也是在87年开始了自己的研发之路。这样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用户的积累,市场的影响力等等。而这些都是基于时间的沉淀的。
而内在原因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并不是越堆料越好。而是必须均衡稳定且有一个或两个突出点。
其中拿小米举例,米6钉子户一方面是说小米6的优秀,可这另一方面代表小米后续产品产品力的不足。尤其是近两年,高通两年摆烂,11和12骂声一片,而根据手机平均两年一换的频率,估计会一直骂到两年后。
有人说,这是高通的不对。但人家上游摆烂你只能接着。现在台版8g1出现又给国内一些人冲高端的希望,但当小米冲高端成功时,肯定会挤压三星的高端市场,你确定那时候三星不会采取措施吗?
因此华为设计芯片并不是搞差异化,而是为了避免冲高端后被别人掐脖子,但事实上华为还是低估了美国的手段。
而如果一个品牌的产品,他无法保证稳定的迭代更新升级,反而会到倒退。那么,市场很可能不再信任这个品牌,因此,高端品牌这个形象就会崩塌,一旦崩塌,再建立则非常困难。
同时,小米 OPPO vivo三家品牌,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三家的技术大多都是基于对于其硬件的优化和调整上,有,但是却依赖于外国的产品和硬件上。其中vivo至少还有200w快充和超声波指纹技术,以及不错的拍照算法和较为流畅的系统。而另外两家与之相比,在技术上就少的可怜了。更别提和华为,苹果,三星相比了。
其中着重提一下华为,在我看来,华为的高端,主要来自于手机的不断升级,使用户有信心对华为的下一款产品保持期待。而这一点,其他两家也差不多,其中三星自从电池爆炸后逐渐退出中国市场,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心是高端品牌树立的关键。
当时,华为在冲击高端的同时,在拍照和芯片上下功夫,在屏幕受到三星的阻碍后,又开始投资京东方的屏幕,最后又在美国的制裁下开始了对于麒麟系统的研发和计算摄影的加入,可以说华为的每一代产品都能让用户看到希望。
苹果也基本一样,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选择苹果最主要的是品质的保证,你可以相信苹果的下一款产品会给你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惊喜。同时,苹果狠抓系统和芯片,同时,坐拥着美国的影响力,站在了世界供应链的巅峰,这种优势是我国手机企业所不具备的。
而对于三星,我所知甚少,但我知道三星拥有自研的芯片,屏幕,内存,系统,可以说是独立自主的手机厂商,不用担心会被其他人掐脖子。
对于众多硬件来说,芯片是重中之重。俗话说,一芯毁所有。芯片不仅影响到手机的性能,还影响到手机的续航发热。和日常的使用息息相关。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小米12s系列,其采用了骁龙8g1plus,成功降低了功耗,获得一系列好评,甚至被称为最有希望成为高端的手机,而实际上小米没有对着手机做过多的升级,仅仅只是换了个芯片而已,可见芯片对于成就高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芯片作为手机的一个核心部件,掌握芯片对于手机企业的重要性。掌握芯片就意味着自己拥有对产品的把握。若是缺少了这一点,哪怕强如华为,也终究再难创辉煌。
而如今,美国通过了芯片法案,准备打压中国的芯片发展,这导致的一个后果便是,中国可能近十年再也没办法出现一个高端手机品牌,一旦出现可能造成的结果便是其手机的硬件会遭受到打压。当然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国内的厂商开始内卷,因为芯片代表一个手机的一个门槛,如果国内,所有手机厂商都无法达到这个门槛,即结果便是,在基本相同的硬件条件下,开始内卷,或者摆烂,倒霉的终究是消费者。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我建议国内厂商联合起来投资中国芯片的制造。等中国芯片的制造起来以后,再拼各家的芯片设计能力,争中国市场的龙头老大,而目前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苹果,三星等国外供应商未来可能的对中国的限制和打压。
一家之言,姑且听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11 1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戒网

GMT+8, 2025-10-13 00:33 , Processed in 0.0899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