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回复: 0

最受洋垃圾佬喜爱的手机品牌,为何终究难逃一死?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1 11: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知乎 @DIGITAL WORLD (如需转载,烦请私信沟通)
LG手机业务的“丧钟”敲得意料之外,却似乎又情理之中。
这些年来,随着曾经的辉煌落幕,LG似乎陷入了一个“不断试错,又不断犯错”的恶性循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翻身时机。细细想来,LG在手机行业的失败并非偶然,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注定将其引入一条不归路。
创新不是另类,自我感动式创新不可取

创新,是LG手机曾经的标签之一。手机行业需要创新,但更需要“理智”的创新。
手机作为to C的产品,理应遵循“消费者至上”的市场定理。LG过去在很多产品的策略上,就多次出现了“自我感动式”创新的问题,可以说几乎完全没有考虑用户究竟是否真正需要,只是一味地追求“另类”和“夺人眼球”。
早在非智能机时代,LG就喜欢追求一些看似炫酷,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的功能。例如带鱼屏新巧克力BL40、透明键盘手机GD900 Crystal等。这在当时仍为蓝海的手机行业,成功产生一定的关注度,甚至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LG Crystal GD900

之后由于Android系统的崛起,更是为LG在智能手机时代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其推出的LG Optimus 2X、Optimus 3D等产品各有特色,而最让中国消费者印象深刻的LG G2、G3更是把LG推向了顶峰。



LG G2、LG G3

LG G2和G3的成功,就产品本身而言,并不是说产品本身有多么炫酷和另类,而是因为创新方向做到了点上。以LG G2为例,其所采用的2.65mm最窄边框,在当时的手机市场宛如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其在一群颜值平平的竞品中成功脱颖而出。
LG G4,是LG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第一次关键错误。有G2、G3两款成功的产品珠玉在前,LG G4却并不是一款合格的继任者。由于骁龙810过热,不得已采用性能缩水的骁龙808,再加上其仍然采用直屏设计,坚持采用可拆卸电池设计,使其在消费者面前,相比搭载首发14nm制程的Exynos 7410、双曲面屏、玻璃后盖、支持防水防尘的三星S6系列而言逊色不少。



三星S6 edge、LG G4

当时LG的应对策略,是在下半年推出了采用主副双屏设计的LG V10,也是由此正式凭借G系列和V系列分别对标三星S系列和Note系列。
然而,LG G5的发布,是LG对市场的又一次错判。尽管Google提出的模块化概念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但并不意味着其适合推向大众市场。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愿意花大几千买手机之后,还要再花一两千去购买所谓的”模块“配件。LG用发烧友的心态去做产品,却忽略了用户并非人人都是发烧友。此外,LG G5在外形设计上开倒车,也令人颇为不解。



LG G5

LG V20似乎是LG G5 + LG V10的一个混合改良产品,它的可拆卸金属后盖设计确实独树一帜,但正面宽边框和惹眼的三层大下巴,又让消费者再度望而却步。直到LG G6上,LG才跟上三星的脚步,选择采用一体化机身设计。但由于落后了两代,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如果说失去了副屏的LG V30,勉强算是最后一款具有LG灵魂的产品,那么在这之后的旗舰机型,无疑是LG最后一道催命符。LG G7及其之后的旗舰产品,彻底沦为了”公模机“。
除了5G标志、双屏配件外,LG V40、LG V50、LG V60已很难从外形上区分,甚至近两代G系列和V系列的外形也几乎没有区别。千篇一律的小刘海设计,除了处理器其余基本没有升级的硬件规格,再搭配高昂的定价,已注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LG V40、LG V50

相信除了第二年在某宝、某鱼上”捡垃圾“的人外,应该不会再有人多看这样的产品一眼。
大限将至的LG,最后的挣扎,便是两款骁龙765G机型LG Velvet和LG WING。前者希望从外形上复刻”棒棒糖“的配色,后者则依靠牺牲轻薄换来吸睛的旋转双屏设计。但由于二者并非旗舰平台产品,面对高昂的定价,销量惨淡可想而知。



LG WING

LG在G3后之所以一路下滑,是因为并没有真正了解到,现在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看似好像在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只是流于表面。换句话说,LG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所谓的“创新”,这充其量只是一种“自嗨”。
技术研发受限,外部供应链薄弱

不可否认,LG集团具有一定研发能力。LG化学的L型电池,LG显示的LCD和OLED屏幕,LG Innotek的摄像头模组等元件都证明了,LG并不是一家“组装厂”。但是,LG的研发范围相对而言很有限,甚至研发周期跟不上产品的发布周期。此外,LG的外部供应链也相对薄弱,最近几代产品几乎没能抢得任何前沿技术的首发。



LG Innotek研发的ToF摄像头模组

先说研发,LG似乎已经尽量做到自产自用,但并没有对手机业务有太多的助益,最大的原因是LG的研发投入实在有限。
以屏幕为例,在LG V30以前,LG都是在手机上采用自产的小尺寸LCD屏幕,在电视上采用大尺寸的OLED屏幕。但随着OLED面板在手机上开始普及,LG的小尺寸OLED研发却始终进展缓慢。在V30上首发的P-OLED,多批产品陷入“烧屏门”,连品控都无法得到保证。



LG V30 烧屏门

LG在手机相关研发上,基本只是在维持着旧有业务,却很少能够见到其开辟新领域。例如近几年三星和国产厂商都在发力测试屏下摄像头,LG几乎没有任何消息。截至关停手机业务,LG最后一款旗舰手机LG V60仍未采用挖孔屏设计,对比之下显得颇为落伍。
而外部供应链上,由于国产厂商的崛起,LG的话语权也在日渐丧失。
从LG G4被迫首发骁龙808,就可以看出LG在芯片上难以脱离高通的掌控。LG不能像三星一样自产SoC芯片,导致在手机业务亏损的情况下,还要花大量的预算去采购高通旗舰芯片。相对地,因为产品销量不佳,也让高通等供应商难以重视LG。
显然,现在的LG既没有三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也没有国产厂商在产品上的销量优势。因而,其已经注定很难在技术迭代周期不断变短的手机行业获得一席之地。
手机行业将迎来巨头垄断,弱势厂商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除了LG自身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整个手机行业的趋势。
和互联网行业的“一超多强”格局相类似,手机行业未来也会迎来多巨头垄断的时代,这主要是由最近几年手机厂商普遍采用的多品牌战略决定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的市场表现大不如前。此时,由OPPO、realme、一加三个品牌构成的“欧加联盟”便乘胜追击,抱团迎战。而vivo孵化出子品牌iQOO,也是像素级对标小米和redmi所构成的双品牌阵营。更别说还有中兴(努比亚)、联想(摩托罗拉),从华为脱离出来的荣耀,苟延残喘的珠海小厂魅族,几乎没有存在感的格力、TCL,以及深耕垂直市场的三防手机厂商AGM。如果要算上出口手机厂商,还有传音、大象等这些公司在低端价位包抄。



欧加系的阵营越来越牢固

不难想象,未来几个销量强势的公司会逐渐强化自己的多品牌阵营,并不断蚕食海外市场份额,最终实现多巨头垄断,未来留给”LG们“逆袭的时间不多了。
LG手机业务的关闭,或许仅仅只是5G时代手机行业洗牌潮的一次序曲,这也是暗示一些市场份额极低的厂商:及时止损,割肉离场,未必不是一种良策
<h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戒网

GMT+8, 2025-10-13 13:45 , Processed in 0.2093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